【大2班】9月保育知识:平稳过渡、健康防护、能力衔接

作者: 时间:2025-09-17 点击数:

大二班9 月保育知识:平稳过渡、健康防护、能力衔接

大二班幼儿处于学前阶段末期,自主能力、规则意识显著提升,但 9 月作为 “开学适应季” 与 “秋季健康关键期”,保育工作需围绕 开学适应、秋季健康防护、习惯巩固、幼小衔接预备四大核心展开,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一、生活护理:聚焦 “规律重建” 与 “自主强化”

9 月幼儿易因假期作息紊乱、秋季气候变化出现生活适应问题,需通过 “规律引导 + 自主培养” 帮助幼儿快速回归集体生活节奏。

1. 作息调整:同步集体,拒绝 “假期后遗症”

5-6 岁幼儿每日需 10-11 小时睡眠,开学后需重点纠正 “晚睡晚起、昼夜颠倒” 问题:


  • 固定作息锚点:每日 7:00 前起床(预留晨读、早餐时间),20:30 前入睡;周末作息波动不超过 1 小时,避免周一 “起床难”。

  • 优化睡前流程:睡前 1 小时关闭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刺激),可通过 “自主整理小床→听轻音乐→同伴互道晚安” 流程,培养入睡仪式感。

  • 关注午睡质量:大二班午睡时长建议 1.5 小时(12:30-14:00),睡前提醒幼儿排空大小便,起床后引导自主叠被子、穿衣物(老师仅协助整理细节)。

2. 饮食护理:应对 “秋季干燥” 与 “入园挑食”

秋季气候干燥,且幼儿开学后可能因情绪紧张出现食欲下降,需从 “营养、习惯、观察” 三方面入手:


  • 饮食结构:增加润肺、润燥食物(如梨、冬瓜、银耳汤),减少辛辣、油炸零食;早餐保证 “主食 + 蛋白质”(如杂粮粥 + 鸡蛋),避免幼儿上午精力不足。

  • 习惯培养:强调 “自主进餐”(不喂饭、不催饭),鼓励幼儿尝试新食材(如 “秋季蔬菜小任务”:每天尝 1 口胡萝卜 / 南瓜,兑换小贴纸);提醒 “细嚼慢咽”(每口咀嚼 15 次以上),预防积食。

  • 特殊观察:关注幼儿进食后反应(如是否腹胀、呕吐),尤其对开学后 “突然挑食” 的幼儿,需排查是否因情绪紧张导致肠胃敏感,及时与家长沟通。

3. 自主管理:强化 “生活自理”,衔接小学

大二班需重点培养 “独立照料自己” 的能力,为幼小衔接打基础:


  • 卫生习惯:巩固 “七步洗手法”(重点:手心、指缝、手腕揉搓 20 秒以上),饭前、便后、户外活动后必洗手;引导幼儿自主刷牙(早晚各 1 次,每次 3 分钟),每周检查牙齿清洁度。

  • 衣物管理:教会幼儿根据天气增减衣物(如 “摸后颈判断:温热不汗→穿当前衣服,出汗→脱 1 件外套”);午睡后、户外活动后自主整理衣物(叠外套、塞衣角),老师仅做 “纠错式指导”。

二、健康管理:严防 “秋季传染病” 与 “季节不适”

9 月是流感、诺如病毒、秋季腹泻的高发期,需构建 “预防 - 监测 - 护理” 三级健康防线。

1. 传染病预防:抓牢 “晨检” 与 “消毒” 关键

  • 严格晨检午检:每日入园时检查 “体温(<37.3℃)、口腔(无疱疹)、手部(无红疹)、精神状态”,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并联系家长;午检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腹痛、呕吐等症状(诺如病毒典型表现)。

  • 环境消毒:每日通风 3 次(早入园后、午睡前、离园后,每次 30 分钟以上);幼儿接触的玩具、毛巾、餐具每日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餐具煮沸 15 分钟);呕吐物需用 “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 30 分钟后清理”(预防诺如病毒传播)。

  • 家园配合:提醒家长及时带幼儿接种流感疫苗(9-10 月为最佳接种期),若幼儿确诊传染病,需待症状消失后凭医生证明返园,避免交叉感染。

2. 体能锻炼:适配 “秋季气候”,避免运动损伤

5-6 岁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9 月锻炼需兼顾 “保暖” 与 “强度”:


  • 活动设计:选择 “中等强度” 运动(如跳绳、拍球、障碍跑),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出汗后着凉);穿插 “秋季主题活动”(如 “捡落叶接力赛”“户外观察秋天的树”),兼顾锻炼与认知。

  • 运动护理:运动前带领幼儿做 “关节热身”(活动手腕、脚踝、腰部,时长 5 分钟);运动中及时擦汗(用干毛巾擦后背、额头),避免汗湿衣服;运动后补充温水(少量多次,不喝冰水)。

3. 常见不适预防:针对 “干燥” 与 “呼吸道敏感”

  • 防干燥:室内湿度保持在 50%-60%(干燥时用加湿器,每日换水);提醒幼儿随时喝水(每人带专属水杯,上午、下午各补充 200ml 温水);口唇干燥时涂抹儿童专用润唇膏(避免幼儿舔嘴唇)。

  • 防呼吸道不适:避免幼儿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空调温度不低于 26℃,出风口不直吹幼儿);若幼儿出现轻微咳嗽,可煮 “梨水”(不加糖)让幼儿饮用,缓解咽喉不适;若咳嗽加重,及时联系家长就医。

三、安全防护:强化 “规则意识” 与 “风险预判”

大二班幼儿活动自主性强,但仍需通过 “规则渗透 + 场景模拟” 提升安全能力。

1. 活动安全:明确 “边界”,减少意外

  • 室内活动:玩具区避免 “追逐打闹”(如 “积木区只能坐着玩,不能拿积木跑”);使用剪刀、彩笔等工具时,强调 “尖的一头不对人”“用完放回原位”,老师全程巡视。

  • 户外活动:划分 “活动区域”(如 “跳绳区”“沙水区”),避免不同活动交叉碰撞;上下楼梯时 “靠右行、不推挤、不蹦跳”,老师在楼梯口值守;提醒幼儿不触碰户外植物(如月季刺、不明杂草),预防划伤、过敏。

2. 接送安全:筑牢 “家园衔接” 防线

  • 接送确认:严格执行 “家长接送卡制度”,若更换接送人,需提前让家长微信 / 电话告知,核实身份后再放行;离园时引导幼儿 “跟老师说再见、牵好家长手”,不独自跑离。

  • 安全提示:每日离园前用 “儿歌” 强化安全(如 “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糖,过马路要牵家长手”);提醒家长接送时不将电动车、汽车停在幼儿园门口通道,避免拥堵。

3. 生活安全:规避 “隐性风险”

  • 物品安全:幼儿不带 “细小物品”(如纽扣、硬币、小贴纸)入园,避免误食;书包、衣物上不挂过长的绳带(预防缠绕颈部)。

  • 饮食安全:不允许幼儿带 “坚果、果冻” 等易呛噎食物入园;吃饭时不说话、不跑跳,预防食物卡喉(老师需掌握 “海姆立克急救法”)。

四、心理适应:化解 “开学焦虑”,培养 “集体归属感”

部分幼儿升大二班后可能因 “环境变化(如换老师、换教室)”“任务难度增加” 出现焦虑,需通过 “情感支持 + 活动引导” 帮助适应。

1. 焦虑缓解:关注 “个体情绪”,给予安全感

  • 一对一沟通:入园初期,对 “哭闹、沉默” 的幼儿,用 “专属任务” 拉近距离(如 “帮老师发勺子”“当今天的小值日生”),减少孤独感。

  • 情绪表达引导:通过 “情绪角”(摆放开心、难过的表情卡片),鼓励幼儿说出 “我今天不想来幼儿园,因为想妈妈”,老师回应 “我知道你想妈妈,我们下午吃完点心妈妈就来了”,认可情绪并给出期待。

2. 集体适应:强化 “同伴互动”,建立归属感

  • 破冰活动:开学第一周开展 “认识新同伴 / 新老师” 活动(如 “名字接龙”“分享暑假趣事”),帮助幼儿快速熟悉彼此。

  • 小组合作任务:设置 “小组整理玩具”“一起制作秋季手工作品” 等任务,引导幼儿学会 “商量、分工”,增强集体意识。

3. 任务意识培养: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大二班需初步培养 “责任感”,可通过 “值日生制度” 落实:


  • 每日安排 3-4 名值日生,负责 “分发餐具、整理图书、检查同伴洗手”;

  • 任务完成后及时表扬(如 “今天值日生把图书摆得真整齐,帮了大家大忙”),让幼儿感受 “被需要” 的价值。

五、家园协同:同步 “保育方向”,形成合力

保育工作需家园同频,9 月重点沟通以下内容:


  1. 每日反馈:通过班级群 / 接送时简短沟通,告知家长幼儿 “今日饮食、午睡、情绪、健康状况”,尤其对 “有不适症状” 的幼儿,需跟踪后续恢复情况。

  2. 家庭配合要点:

    • 同步作息:在家保持与幼儿园一致的起床、入睡时间,不纵容 “周末熬夜”;

    • 强化自理:让幼儿在家承担 “擦桌子、摆碗筷” 等小任务,不包办代替;

    • 健康监测:若幼儿在家出现发热、呕吐,及时告知老师,不隐瞒病情。

  3. 秋季保育科普:通过公众号 / 家长会,分享 “秋季润肺食谱”“诺如病毒家庭预防方法”,帮助家长提升家庭保育能力。

总结

9 月大二班保育工作的核心是 “平稳过渡、健康防护、能力衔接”。通过科学的生活护理、严格的健康管理、细致的安全防护、温暖的心理支持,既能帮助幼儿快速适应新学期,又能为后续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幼儿在秋季健康、快乐成长。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