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3班】12月育儿心得

作者: 时间:2024-12-24 点击数:

孩子总爱拖延,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幼儿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心头肉,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年纪小,能力有限,包办比让幼儿自己做更有效率、更稳妥、更省心安心,于是幼儿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被代劳了。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进到人生中第一个小小的社交圈,许多家长发现了自家幼儿的问题,因此部分家长开始着急,催促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但结果往往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的恶性循环。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幼儿的拖延现象,还要从根本上了解幼儿拖延的原因。

1.家庭教养方式的问题

在家长的安排和包办下,幼儿习惯了被安排的生活。

因此失去了启己尝试、动脑,练习、习得的机会。在没有目找会试的经验的情况卜,目然就没有体验成功的经验,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也就很难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另外,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因为家长一味地包办代替,从成人自己的立场出发,为幼儿安排生活,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却又无力改变,所以也会出现拖延现象,甚至抗拒行为。

2.幼儿还没准备好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幼儿教育需要的是尊重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

在幼儿某一项发展尚未成熟前,要耐心地等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当下的自身内在需求,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幼儿成长的内在时间表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催促等提苗助长的方式加速幼儿的发展。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3.对时间没有概念

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因为时间概念模糊,他们觉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结果,那么慢慢来也没什么问题。

4.天生慢性子

有些小孩不管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动轨迹,只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s缺乏自信,怕做错事

有时候孩子做事慢,不是不想做,而是没自信怕挨批,所以做事时总是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自然也就快不到哪里去。如果大人这时不停催促孩子,孩子就会越发慌乱,做事越来越慢。

家长要从日常小事中做起,慢慢纠正孩子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家长和孩子要通过磨合,达成一种共存的和谐状态。家长要努力找到属于孩子个人的独特节奏,在让孩子慢慢长大凡事都拖拖拉拉之间找到平衡点。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