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
爱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的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做父母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怎样去做才是最合适的呢?这没有标准答案。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个性,适合他人的育儿理念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学习。我们育儿就是在育己,所以我们要做个成长型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养育孩子是充满挑战和爱的旅程,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有迹可寻的因果。他的因,在家庭;他的根,在父母。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可以借鉴如下几点:
一、保护好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
父母平时有时间多点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孩子拥有好的身体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带孩子切记不要带得太精细,“散养”的孩子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做个情绪稳定的父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爱和稳定的环境。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烂漫的,该玩的年纪就让他们好好玩,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或许稚嫩或许灵动,但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鼓励,在这其中父母的“捧场”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所以父母平时要给予孩子多点鼓励,认可和表扬。我就经常对我妞说:“你真棒啊,你真是个好老师!”
二、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我们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
想要孩子 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那样子的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界,孩子是跟随父母学着认识这个世界的,不管父母做什么,孩子潜意识里都会去模仿。当父母对着孩子微笑时,孩子也就学会了微笑待人。当父母热心帮助他人时,孩子也就学会了与人为善,当父母勤快收拾家务时,孩子也就学会了井然有序。孩子得到了什么样的养料,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他们会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处事方式,生活习惯,然后慢慢化为自己的习惯行为。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保持学习力,一定会带给孩子最好的影响。
三、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适时让他们做个小大人。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比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更重要,更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记得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你们,爱他人的机会。平时我就经常让我妞帮助我,比如听到她在唱歌,我就很委屈地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啊,歌词都记得住,我都记不住的,你可以教教我吗?”“好啊,我唱一句,你跟着我唱一句就好了!”妞就会很开心很乐意地教我。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让她当我的小老师,每次她自豪感满满的。所以我们在重视孩子需要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被需要”。
四、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去陪伴。
最好的父母,是陪练,不是教练;好的教育不是监督,而是引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育孩子最省力的方法就是跟她做一样的事。想要孩子看书,大人得先看起书来。想要孩子待人礼貌,大人得先彬彬有礼。想要孩子整理房间,大人得有讲卫生整洁的习惯。想要孩子不手机成瘾,大人自己则不能时时都玩着手机。低质量的相处,不如高质量去陪伴。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其实父母有没有用心陪伴,孩子是最能体会到的,孩子的日常行为就体现出来了。
教育这项崇高的事业中,老师固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但育人之道,更在于父母的悉心引导。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唯有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方能汲取到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