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国情怀种进中班娃的心田
十月的风里藏着桂香与喜庆,刚度过国庆假期,孩子嘴里便时常哼起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中班幼儿的家长,这个月我最深刻的育儿感悟是:家国情怀从不是遥远的大道理,而是能融入日常的生动启蒙,在孩子心中悄悄种下自豪的种子。
国庆前一周,幼儿园布置了 “我爱祖国” 主题手工作业,看着桌上的红纸、亮片和竹棍,我犯了难 —— 直接帮他做完固然省事,却失去了启蒙的意义。我换了个思路,先带他翻看家里的老照片:“你看这是妈妈小时候的国旗,和现在的一样鲜艳吗?” 他凑过来摸了摸照片,突然问:“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呀?” 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启蒙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
我没有直接灌输答案,而是带他去了社区的 “红色文化角”。墙上的英雄画像吸引了他的目光,志愿者阿姨用故事的方式讲起 “小兵张嘎” 的事迹,他听得眼睛发亮,临走时还悄悄摸了摸展示柜里的旧军帽。回家做手工时,他主动说:“国旗要画得大大的,英雄们会喜欢。” 我们一起剪五星、粘红旗,他不小心把胶水蹭到手上,却认真地说:“没关系,国旗要干干净净的。”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孩子对祖国的热爱,藏在这些稚嫩的坚持里。
节日里的仪式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10 月 1 日那天,我们特意早起看升旗仪式直播。当国歌响起,屏幕里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时,孩子突然站得笔直,小手不自觉地放在身侧。虽然他还不懂 “仪仗队” 的意义,却能从庄严的氛围中感受到肃穆。下午带他逛公园,看到到处悬挂的国旗,他兴奋地指着说:“妈妈,那是我们做的那种国旗!” 还拉着路过的小伙伴介绍:“今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要开心呀!”
假期结束后,孩子的变化让我惊喜。他会主动向老师讲 “英雄的故事”,画笔下的太阳总是带着红色光晕,说是 “像国旗一样温暖”。有次路过超市,他看到货架上的 “中国结”,认真地说:“这是我们中国的,我要好好爱护。” 这些细碎的瞬间让我懂得,中班孩子的家国情怀,不需要刻意说教,只需用故事点燃好奇,用仪式感滋养心灵,让他们在感知中萌生自豪。
十月的育儿之路,像是一场温暖的播种。看着孩子眼里对祖国的懵懂热爱,我越发坚信: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启蒙,终将长成他们心中最坚实的家国底色,陪伴他们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