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1班】保健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作者: 时间:2023-11-01 点击数: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1.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方式  

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方式引入,同时加上一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幼儿接受并尝试更多可以作为食物的东西,同时还可以认识到一些现有习惯的错误和危害。  

幼儿园经常会吃蘑菇,很多幼儿都不爱吃,把蘑菇扔在了公用盘里,我们给幼儿讲了《小兔乖乖》的故事:兔妈妈去采萝卜和蘑菇,回来小兔们都爱吃。这时介绍萝卜、蘑菇,并且还介绍了其他几个相关的菜肴,让小朋友也来假装的吃萝卜和蘑菇,吃了变得很聪明,战胜了大灰狼。激发小朋友想尝一尝的欲望。等到幼儿园再吃蘑菇的时候,老师把故事提出来,调动了幼儿的食欲,挑食的现象明显的好转了。  

通过讲故事、学知识、做游戏等活动,向幼儿介绍蔬菜,水果,知道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讲解偏食、挑食的危害,并开展小商店、小菜场、小食堂等游戏,使幼儿对各种食物产生兴趣。 

2.树立榜样,循循善诱  

幼儿的模仿意识较强,所以同伴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这阶段的儿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明显增强,所以这个时候树立一个榜样,对一部分孩子会有很大的作用。这时让他们一起进餐,鼓励幼儿以他们为榜样。在遇到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吃一种东西时,只要有一个人在吃,就立刻将其树立为榜样,老师在这时候说:“你吃得真好”、“这东西可有营养了,你今天吃了这么多,一定会越长越高,越来越聪明”。孩子都想长大、想聪明、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快就会有“老师你看我也吃的”或者“老师我也聪明”的话语,然后就全吃完了。  

3.餐前引诱,打好“预防”  

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猜谜或者夸张的方式来告知幼儿今天这个菜的内容,从而引发起幼儿在即使不喜欢该菜的情况下也会被引发起相关的兴趣。有时候在分饭之前老师会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然后夸张的大声说“我最喜欢吃这个了,留给我吃吧。”并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同时其他老师立刻给予配合说:“不行啊,这是给小朋友吃的,噍,黄的土豆丝、绿的青椒丝,都好看啊,小朋友都喜欢吃,是吗?”小朋友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一个个都争抢着吃,吃完了还要再加一点。这一切的发生使我们幼儿的进餐习惯有了新的改变,这也为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打下了基础和保证。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