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幼儿处于学前阶段末期,自主能力、规则意识显著提升,但 9 月作为 “开学适应季” 与 “秋季健康关键期”,保育工作需围绕
 开学适应、秋季健康防护、习惯巩固、幼小衔接预备四大核心展开,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9 月幼儿易因假期作息紊乱、秋季气候变化出现生活适应问题,需通过 “规律引导 + 自主培养” 帮助幼儿快速回归集体生活节奏。
 5-6 岁幼儿每日需
 10-11 小时睡眠,开学后需重点纠正 “晚睡晚起、昼夜颠倒” 问题:
 固定作息锚点:每日 7:00 前起床(预留晨读、早餐时间),20:30 前入睡;周末作息波动不超过 1 小时,避免周一 “起床难”。
 
 优化睡前流程:睡前 1 小时关闭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刺激),可通过 “自主整理小床→听轻音乐→同伴互道晚安” 流程,培养入睡仪式感。
 
 关注午睡质量:大二班午睡时长建议 1.5 小时(12:30-14:00),睡前提醒幼儿排空大小便,起床后引导自主叠被子、穿衣物(老师仅协助整理细节)。
 
 秋季气候干燥,且幼儿开学后可能因情绪紧张出现食欲下降,需从 “营养、习惯、观察” 三方面入手:
 饮食结构:增加润肺、润燥食物(如梨、冬瓜、银耳汤),减少辛辣、油炸零食;早餐保证 “主食 + 蛋白质”(如杂粮粥 + 鸡蛋),避免幼儿上午精力不足。
 
 习惯培养:强调 “自主进餐”(不喂饭、不催饭),鼓励幼儿尝试新食材(如 “秋季蔬菜小任务”:每天尝 1 口胡萝卜 / 南瓜,兑换小贴纸);提醒 “细嚼慢咽”(每口咀嚼 15 次以上),预防积食。
 
 特殊观察:关注幼儿进食后反应(如是否腹胀、呕吐),尤其对开学后 “突然挑食” 的幼儿,需排查是否因情绪紧张导致肠胃敏感,及时与家长沟通。
 
 大二班需重点培养 “独立照料自己” 的能力,为幼小衔接打基础:
 9 月是流感、诺如病毒、秋季腹泻的高发期,需构建 “预防 - 监测 - 护理” 三级健康防线。
 严格晨检午检:每日入园时检查 “体温(<37.3℃)、口腔(无疱疹)、手部(无红疹)、精神状态”,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并联系家长;午检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腹痛、呕吐等症状(诺如病毒典型表现)。
 
 环境消毒:每日通风 3 次(早入园后、午睡前、离园后,每次 30 分钟以上);幼儿接触的玩具、毛巾、餐具每日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餐具煮沸 15 分钟);呕吐物需用 “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 30 分钟后清理”(预防诺如病毒传播)。
 
 家园配合:提醒家长及时带幼儿接种流感疫苗(9-10 月为最佳接种期),若幼儿确诊传染病,需待症状消失后凭医生证明返园,避免交叉感染。
 
 5-6 岁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9 月锻炼需兼顾 “保暖” 与 “强度”:
 大二班幼儿活动自主性强,但仍需通过 “规则渗透 + 场景模拟” 提升安全能力。
 部分幼儿升大二班后可能因 “环境变化(如换老师、换教室)”“任务难度增加” 出现焦虑,需通过 “情感支持 + 活动引导” 帮助适应。
 大二班需初步培养 “责任感”,可通过 “值日生制度” 落实:
 保育工作需家园同频,9 月重点沟通以下内容:
 每日反馈:通过班级群 / 接送时简短沟通,告知家长幼儿 “今日饮食、午睡、情绪、健康状况”,尤其对 “有不适症状” 的幼儿,需跟踪后续恢复情况。
 
 家庭配合要点:
 
 
  同步作息:在家保持与幼儿园一致的起床、入睡时间,不纵容 “周末熬夜”;
 
  强化自理:让幼儿在家承担 “擦桌子、摆碗筷” 等小任务,不包办代替;
 
  健康监测:若幼儿在家出现发热、呕吐,及时告知老师,不隐瞒病情。
 
 
 秋季保育科普:通过公众号 / 家长会,分享 “秋季润肺食谱”“诺如病毒家庭预防方法”,帮助家长提升家庭保育能力。
 
 9 月大二班保育工作的核心是 “平稳过渡、健康防护、能力衔接”。通过科学的生活护理、严格的健康管理、细致的安全防护、温暖的心理支持,既能帮助幼儿快速适应新学期,又能为后续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幼儿在秋季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