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三:
《“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实践目标与策略的研究》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题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指出,幼儿园有责任为幼儿营造健康且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全方位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让幼儿拥有快乐且意义非凡的童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同样表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培养幼儿安全感和乐观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致力于达成以下目标:借助爸爸资源,充分发挥爸爸们独立、坚毅、勇敢、敢于冒险、富有主见的性格特质以及运动专长,拓宽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让爸爸深度融入幼儿园“全运动场”教育,成为不可或缺的合作者与支持者,以此推动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更为平等、广泛的教育互动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一方面,积极搭建爸爸与幼儿园沟通合作的桥梁,定期组织爸爸参与幼儿园的“全运动场”活动,如亲子运动比赛、户外探险拓展等,让爸爸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优势,为幼儿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开展针对爸爸的培训活动,帮助爸爸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理念和“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内涵,提升爸爸参与幼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爸爸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设计独特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和创新幼儿园“全运动场”园本研究的新路径,让“爸爸式+”元素在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中发挥最大效能。
二、前期现状研究
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运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诸多研究聚焦幼儿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多样化体育游戏提升幼儿身体素质与智力水平,并构建了“乐动”体育游戏基本框架。在“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方面,虽已有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对激发幼儿运动兴趣、促进身体发育等有积极意义,但在运动环境创设、课程体系完善、家园共育深度融合以及如何精准对接幼儿发展需求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以充分发挥“爸爸式+”角色与“全运动场”资源在幼儿运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三、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⒈明确“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实践目标。
⒉探索“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中“野趣运动”、“多元主题运动”策略方式的形成。
⒊提升“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策略的多样形。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实践目标
⒈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类运动资源,尤其重视“爸爸”这一关键人力资源。在“原色运动场”活动中,鼓励爸爸与幼儿共同收集和制作简易运动器材,合理运用本地的木材、石头等资源,丰富运动材料种类。强化资源间的联动协作。借助“爸爸式+”模式,搭建幼儿园运动课程与社区体育设施的桥梁,共同策划并开展体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⒉幼儿发展目标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关注身体锻炼的同时,着重培养其心理品质。在“全运动场”的活动设置中,融入爸爸参与的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任务,如亲子户外探险,锻炼幼儿体力的同时,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充分调动幼儿的个体能动性。在爸爸的引导下,让幼儿参与“全运动场”部分运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例如策划一场小型亲子运动会,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⒊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能力。通过对“爸爸式+”模式在“全运动场”中的研究,教师能够学习到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和资源整合方法,例如如何将爸爸在育儿中的独特教育价值融入运动课程体系。优化园本课程质量。依据“爸爸式+”原色运动理念,持续调整和丰富运动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赋予课程长久的生命力,推动幼儿园课程持续发展。
(二)“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原色运动的实践策略
⒈资源整合策略
建立详尽的资源清单。定期对运动材料、场地以及潜在人力资源(包括爸爸们的体育专长和兴趣爱好)进行梳理和记录。例如,详细登记爸爸们在足球、篮球、户外拓展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与幼儿园运动课程需求精准匹配。构建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家庭、幼儿园、社区及政府协同合作的平台,实现体育资源的广泛共享。社区可提供公共露天运动场地,爸爸们可作为志愿者担任幼儿园运动课程的临时教练,共同为幼儿创造优质的运动环境。
⒉活动设计策略
策划“爸爸主导”的运动活动。在“全运动场”活动安排中,专门设置爸爸主导的时段。比如在周末的亲子运动日,由爸爸带领幼儿开展足球对抗赛、亲子拔河等活动,充分发挥爸爸在运动中的榜样和引导作用。融入原色运动元素。结合原色的特性和象征意义设计运动活动。例如,红色代表热情与活力,可组织一场以红色为主题的亲子跑步比赛;蓝色象征冷静与智慧,开展需要团队协作和策略规划的水上运动游戏,让幼儿在运动中感受原色魅力,激发运动兴趣。鼓励幼儿参与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在爸爸和教师的协助下,参与运动活动的前期构思和准备。如在设计“节日运动场”活动时,让幼儿提出关于节日主题运动游戏的创意,爸爸和教师给予指导和完善,增强幼儿对运动活动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⒊教师指导策略
⑴运用个案观察法。教师针对个别幼儿在“爸爸式+”运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录其运动技能提升、心理品质发展以及与爸爸互动等方面的情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⑵开展实例剖析。定期选取典型的运动活动案例,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教师的指导方法。
⑶经验总结与分享。鼓励教师将在“爸爸式+”原色运动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并在园内进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群体共同成长,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朱怡洋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