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两三事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总结的观点是,希望孩子成为幸福的人。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这是不言而喻的。关键的问题是孩子如何获得幸福?现在有些父母和教育者都非常强调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出强大的内心世界。凭借这个强大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抗衡外部世界的所有风雨,可以藐视外部世界的评价标准。这种强大的内心世界的确可以保证孩子无论在怎样的人生际遇中都感到幸福,因此说到底,幸福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如果父母和孩子都始终以自己的内心为评价标准,他们的确会永远幸福。只是这种幸福让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如果教育以最求这样的幸福为目的,未免太过狭隘。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爱与幸福的教育值得探究。
一、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关于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中国向来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孩子有良好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教育来感染孩子,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往往能够心领神会,以情通情。
二、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阅读既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也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从小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有益于孩子的学习进步,更将使个人的人生发展终身受益,另外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
作为家长,首先要明确这样的观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且要指导孩子科学读书,读正确的书。对孩子来说,开卷需有益,给孩子营造以个好的读书氛围,会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在我儿子还是婴儿时候,我会让他接触一些五颜六色的书本,让“书”成为孩子最先接触的玩具,现在我在书架上给他留了专属他的小书架,教会他爱惜图书,而且在图书馆为他办理了一张借书卡,让他懂得,并不是每本想看的书都必须买下来。
三、不要总是以“忙”为借口,学会倾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心声,家长一定要耐心的倾听,才能够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亲子之间才能更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在真正平等对待孩子,注意孩子自尊方面却做的不够。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出对抗情绪,以致双方互不信任,沟通困难,有调查显示70%---80%的儿童心理问题和家庭有关,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交流沟通方式不当有关。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令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
孩子说话时,无论你有多忙,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孩子发表的观点,完整的听他所讲的话,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一定要告诉他理由,在提出法对意见的时候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孩子在胡说,也要控制你的火气,不要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前几天在网上看的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母亲问他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一起出玩时渴了,但是又没有带水,只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
孩子回答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
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但是母亲对这样的回答,心里多少是失落的,他本想训斥孩子,然后再脚孩子该怎么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他突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握住孩子的手问:宝贝,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孩子满脸童真的说:因为我想把嘴甜的留给妈妈。
那一刻,母亲眼里隐隐闪着泪花,他在为儿子自豪,也在为自己庆幸。
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只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述说,才能看清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四、帮助孩子认识挫折,多让孩子迟迟苦头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乐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他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一般而言,容易受挫的孩子往往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能力不足,或者缺乏自信。孩子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努力帮组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做好准备。孩子迟早都要独立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要想孩子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砺孩子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五: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有思想,会思考自己的个性和存在的价值,千万不要小瞧孩子,他们对生命的许多感受也和大人一样,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身材,外贸很敏感,也会评价自己的个性,会希望自己更聪明、更强壮,更为大家所喜欢。
所以,对孩子生理和个性上的任何评价。都会影响到他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一个人的个性是自卑还是自信,是虚伪还是诚实,是懦弱还是坚毅,是猥琐还是庄重,这些都和我们对他的态度有关。
父母往往会不自觉的给孩子贴上标签,好的或者不好的,虽然成年人相比孩子在认识上有优势,而且有负有肩负责任,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抹杀孩子思想的独立。表扬与批评,不是父母灌输观念的管道。
即便是表扬的标签,如果直接贴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未必认同,好像我们偶尔做了点好事,如果立刻被人大肆宣扬自己心里也会先别扭起来。而诚恳的就事论事,才是极大的鼓励与安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苦恼于姐姐的孩子对我孩子的一些行为,刚开始我觉得孩子之间的打闹并不足以令我感觉苦恼,久而久之我给这个孩子贴上了 野蛮 讨厌的标签,我开始不让我儿子跟他一起玩耍,有时候我自己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样对待一个孩子。但是他这个打人的行为怎么也禁止不了,发火 生气,好言相劝,孩子依然如故。后来我们发现孩子,这些胡闹的背后是因为遭受了拒绝心里不痛快,然后,以打人的方式来发泄这种情绪。
生活中很多事都无法简单的评定对错,对错判断常常会因为外界环境不同而变化,父母看笼统的定义一件事的对错,难免会面临孩子在生活中发现反例尴尬,再者,是非观念的形成,是依靠孩子自己的判断力,只有给孩子判断的机会 ,孩子才能在生活的经验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所以,请放下父母的权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是作用,每个家庭中的父母都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适当的教育方法。
小5班璟怡家长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