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渡幼儿园子课题三阶段总结(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作者: 时间:2025-01-06 点击数:

子课题

《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的研究

20242025学年第学期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们子课题的老师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课题核心组的统一规划下,对主题课程运动、野趣运动、健康节活动、多元化活动等做出评价对一学期的课题开展情况做一个总结

丰富主题课程的评价方式

本学期通过观察记录法、作品分析法、建立学习档案、幼儿互评等方法推进主题课程的评价。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持续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兴趣点、社交互动、技能掌握等方面,并及时记录。通过对幼儿在主题课程中运动的能力、方式、行为等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现阶段的运动能力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每月通过“读懂儿童”app,建立幼儿的学习档案收集他们在日常晨间锻炼、体育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将活动照片、视频、教师评语等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学习档案可以纵向展示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进展,帮助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轨迹,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并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幼儿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在运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并对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评价。幼儿自评可以让教师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自我认知水平,互评则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运动课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幼儿运动素养
评价理念
秉持全面、客观、发展性评价理念,旨在深入了解幼儿运动能力、兴趣、习惯与心理品质,为个性化运动教育提供依据,促进幼儿在运动领域的持续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评价:教师依据专业知识与经验,对幼儿运动表现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评价内容涵盖动作技能、身体素质、运动参与度、努力程度、规则遵守及安全意识等。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动作规范、协调能力,以及在团队运动中与同伴的协作表现。
幼儿自评: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与评价,增强自我认知。如通过简单提问“你觉得自己今天在运动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或采用绘画、贴纸等方式让幼儿表达对自身运动表现的感受与评价。
幼儿互评:组织幼儿相互评价,培养观察他人、尊重他人与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小组运动游戏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同伴在游戏中的优点与不足,促进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家长评价:邀请“阳光爸爸”积极参与园部的各类体育活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能力的发展等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调查问卷、视频采访等多种形式,形成多方评价的机制。
评价内容多维度
动作技能与身体素质:评估幼儿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例如,通过 50 米跑测试速度,立定跳远测试腿部力量与爆发力,以及在障碍跑课程中观察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运动兴趣与态度:观察幼儿对运动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专注度与坚持性,了解幼儿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喜好倾向。比如,记录幼儿在每周运动课程中的出勤情况、参与热情,以及在自由活动中主动选择运动项目的频率与时长。
运动习惯与行为:考察幼儿运动前的准备、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运动后的整理放松等习惯养成,以及遵守运动规则、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体育道德行为表现。例如,观察幼儿在运动前是否主动更换合适的运动服装与鞋子,运动中是否有序排队、不插队、不推挤,运动后是否协助整理器材等。
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关注幼儿在运动中展现的自信心、勇敢精神、挫折承受力、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等心理品质,以及在团队运动中与同伴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篮球比赛中观察幼儿面对对手的防守时是否敢于突破、投篮,在团队拔河比赛中是否能齐心协力、为团队荣誉而努力。
㈢提升“一课三研”评价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提升评价的深度,“一课三研”的评价主要包含教学目标应当清晰、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演示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评价广度主要从幼儿个体差异出发,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体育能力、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在评价活动时,要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到发展较快和较慢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同时结合“活力课堂”评价表,对体育活动做出去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