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24/25上):大班体育:投石过河

作者: 时间:2024-12-27 点击数:

1

班体育: 投石过河

执教者:胡亭婧

一、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

级别:太仓市规划课题

编号:L2023032

二、课题介绍:

通过本课题研究,重新认识幼儿园体育运动,突破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玩法,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儿童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调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教育合力。以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探索科学而有效的组织方式、管理策略、评价模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幼儿园园本运动课程。幼儿在一件材料、一块场地、一个时间、一个互动中让学习发生,在计划、挑战、分享、合作、学习中让生命成长。

⒈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方面的理性认识。

⒉明确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

⒊建设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

⒋提炼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实施策略。

⒌构建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⒈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开发现状及理性思考

⑴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园所“全运动场”的开发现状,了解教师、家长、社会对“全运动场”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全运动场”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满足度。

⑵通过文献研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明确实施价值。

⒉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的研究

全体验——指向活力运动,注重幼儿身体发育、机能发展、增强体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充分与材料、人互动。全时空——指向多元生长:打破时间、空间限定,以幼儿为中心,链接场地、材料、时空、同伴和他人,激发幼儿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富有创造,实现身心全面的成长。全成长——指向阳光生活:良好的运动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同时在探索提高课程开发实效中,夯实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促进幼儿园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致力通过订单运动场(针对个体发展)、全乐运动场(针对全面开放)、俱乐部活动(针对运动提优)、原色运动场(指向运动传承感受)、节日运动场(指向节日文化融合)、野趣运动场(指向冒险探索挑战)等方式,打造适宜幼儿身心发展、兴趣需要、个性成长的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实现运动水平和能力的进阶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⒊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立足目前资源现状,幼儿开展“全运动场”资源甄选和开发的研究,满足并不断丰硕“全运动场”开发的资源条件。通过对室内班级、廊道、楼梯场域,室外各运动场域,园外家庭场域、社区场域、社会场域等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从而盘点筛选,建构、优化资源列表、资源库等,打造“三公里运动圈”,盘活资源,融通资源,形成《“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研究建立资源筛选机制,成立资源融通社、项目工作坊,加强对运动材料、资源的筛选、梳理、运行、维护,保障运动活动的开展,规范和提高运动场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⒋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实施策略的研究

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幼儿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同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依托资源融通社、项目式工作坊、节日运动汇、家社拓展营、成长播报台等多样化研究小组,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内涵特征,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和方式,寻找幼儿园运动课程发展新途径。通过全体验、全时空、全成长的订单运动场、全乐运动场、俱乐部运动场、原色运动场、节日运动场、野趣运动场等方式在日、周、月、学期、年中来渗透实施。同时教师主要运用个案观察法,实例剖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⒌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的研究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对幼儿“全运动场”活动开展进程中幼儿发展的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跟踪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幼儿等,以“全”为核心,从多角度对运动活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阳光评价》,构建相关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全运动场”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建设。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根据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们对下蹲走这个动作非常感兴趣,设计了小鸭赶路的体育活动。活动中创设小鸭去旅行的情景,引导幼儿游戏中渐渐掌握多人合作小鸭下蹲走的动作锻炼腿部的力量和蹲这个动作的持久性。

四、研究目标:

初步掌握下蹲走动作要领,锻炼腿部肌肉的力量。

⒉尝试协调一致地合作行走体验多人下蹲走的快乐。

五、理论/理念说明:

《指南》中明确指出“能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班幼儿好模仿、喜欢探索,一定合作的意识,本活动尝试多人合作摘菜、摘果子发挥幼儿合作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游戏积极性贯穿始终

六、研究方法:

对国内外现有“爸爸式+”幼儿园运动等研究内容进行检索和文献分析,深入了解当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发展水平与现状,运用“学习”、“借鉴”、“扬弃”的办法来使这些成果为本课题所用。同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运动等相关的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领。

2.行动研究法:充分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运动兴趣和体能水平,从本园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开展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的条件、方式和途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第一环节:热身环节,舒展关节,创设小鸭子去旅行,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梳妆打扮一下。

第二环节:自由探索小鸭子下蹲走,掌握下蹲走的姿势,再两只、四只小鸭子合作地往前走,引出整齐地往前走,可以边走边喊口令。

第三环节:通过游戏情境,尝试协调一致的合作下蹲走路先是一只鸭子过障碍物,然后两只鸭子摘菜、最后三只鸭子摘果子。

环节:放松活动。做身体的拉伸,如头、肩、腿、腰等部位的拉伸,使整个身体放松下来。

八、研究反思:

此次体育活动通过小鸭子去旅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过程中小鸭子需要两人或四人合作,才能到达终点,活动的流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像是教师语言要简练,注意归纳总结提升的价值。多给幼儿一些榜样示范和自由讨论的机会,多让孩子自主合作和尝试。游戏要有适当的规则,在游戏时要明确游戏规则。多注意观察幼儿,尤其是个别幼儿的行为和合作意识。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直都很高,都能够互相帮助、合作摘菜和果子。但个别幼儿由于身体不适很协调,多人合作小鸭子赶路出现掉队的情况,听取了其她老师的建议后,我觉得可以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新设计,让孩子们在不同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给予那些不协调的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也许会呈现出更好地的效果,孩子们也都能够充分得到锻炼。

附教案:

班体育《投石过河

活动目标:

⒈尝试双脚夹住沙包,用力跳起将沙包向前甩出,锻炼下肢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⒉体验遵守活动规则、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沙包、圈。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有过顶沙包走平衡木,抛、踢、投沙包等的活动经验。

活动过程:

热身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

自由探索沙包玩法

幼儿自由玩沙包,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沙包。

分别请2~3名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大家共同练习。

师:你是怎么玩沙包的?你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我们一起学一学他的玩法。

解锁新玩法:夹沙包

⑴师:我们用沙包可以玩很多游戏,谁会用两只脚和沙包玩游戏?(引出夹沙包跳的游戏。)

教师讲解并示范夹沙包跳的动作要领:双脚夹住沙包,用力跳起将沙包抛向前方,脚轻轻落在原地。

幼儿集体练习,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用脚夹紧沙包,双脚同时跳起并甩出沙包。

请个别幼儿示范;针对在动作上有共性问题的幼儿,教师分解动作进行讲解重点动作:有蹬地、摆臂、提腰用力的动作,并能快速屈膝、甩脚腕将沙包甩出,落地屈膝动作轻。

⒋玩游戏“投石进河”,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幼儿每人拿一个圈做“小河”,自定距离,夹包跳起,看谁能把沙包抛进“小河”里。

幼儿在场地上自选地方练习,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加大圈与自己的距离,增加游戏的难度。

⒌夹沙包比赛

幼儿按自然组站队,将沙包随意放在身体某部位走或跑,保证沙包不掉落,到达终点线后将沙包放下夹包将沙包抛到离终点线1~1.5米的圈里(距离也可根据班级幼儿练习的水平决定),跑回后第二位幼儿出发。看哪组的沙包进圈最多。游戏可进行2~3次。
   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和小组。

⒍放松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并收拾游戏材料离场。

投石过河》评课报告

  1. 观察背景

    《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中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在活动中,大班幼儿既能增强肢体的力量、协调能力以及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 观察设计

    第一环节:热身环节,舒展关节,让幼儿能活动身体积极参与活动。

    第二环节:自由探索沙包的玩法,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玩沙包,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第三环节:夹沙包跳,此次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幼儿学习夹沙包跳。

    环节: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不断练习加强夹沙包跳的动作技能。

  3. 活动的成功之处

    本活动符合班幼儿身体运动的特点活动环节清晰,幼儿沉浸其中,幼儿比较感兴趣。

  4. 活动中的困惑

    如何体现课题课与普通的体育课的不同,如何将“爸爸式+”的课程理念落实在活动前后,如何体现体育游戏的精神。

    再次提炼总结以后,对于部分还是无法掌握这一技能的幼儿如何引导

    五、观察建议

    活动目标表述可以更精准一些,思考如何更好地结合课题研究对于根据目标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难点没有很突出,游戏的要求可能教师讲的不明确,导致有点混乱教师投放的沙包不是装沙子装米的沙包,是海绵轻飘飘的沙包,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投沙包时,沙包会自由滚动,不便于游戏最终结果的统计。建议将沙包替换成用米做成的传统沙包。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