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24/25上):小班体育:抱球弹跳

作者: 时间:2024-12-27 点击数:

1

小班体育: 抱球弹跳

执教者:蔡清芬

一、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

级别:太仓市规划课题

编号:L2023032

二、课题介绍:

通过本课题研究,重新认识幼儿园体育运动,突破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玩法,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儿童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调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教育合力。以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探索科学而有效的组织方式、管理策略、评价模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幼儿园园本运动课程。幼儿在一件材料、一块场地、一个时间、一个互动中让学习发生,在计划、挑战、分享、合作、学习中让生命成长。

⒈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方面的理性认识。

⒉明确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

⒊建设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

⒋提炼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实施策略。

⒌构建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⒈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开发现状及理性思考

⑴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园所“全运动场”的开发现状,了解教师、家长、社会对“全运动场”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全运动场”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满足度。

⑵通过文献研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明确实施价值。

⒉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的研究

全体验——指向活力运动,注重幼儿身体发育、机能发展、增强体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充分与材料、人互动。全时空——指向多元生长:打破时间、空间限定,以幼儿为中心,链接场地、材料、时空、同伴和他人,激发幼儿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富有创造,实现身心全面的成长。全成长——指向阳光生活:良好的运动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同时在探索提高课程开发实效中,夯实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促进幼儿园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致力通过订单运动场(针对个体发展)、全乐运动场(针对全面开放)、俱乐部活动(针对运动提优)、原色运动场(指向运动传承感受)、节日运动场(指向节日文化融合)、野趣运动场(指向冒险探索挑战)等方式,打造适宜幼儿身心发展、兴趣需要、个性成长的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实现运动水平和能力的进阶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⒊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立足目前资源现状,幼儿开展“全运动场”资源甄选和开发的研究,满足并不断丰硕“全运动场”开发的资源条件。通过对室内班级、廊道、楼梯场域,室外各运动场域,园外家庭场域、社区场域、社会场域等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从而盘点筛选,建构、优化资源列表、资源库等,打造“三公里运动圈”,盘活资源,融通资源,形成《“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研究建立资源筛选机制,成立资源融通社、项目工作坊,加强对运动材料、资源的筛选、梳理、运行、维护,保障运动活动的开展,规范和提高运动场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⒋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实施策略的研究

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幼儿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同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依托资源融通社、项目式工作坊、节日运动汇、家社拓展营、成长播报台等多样化研究小组,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内涵特征,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和方式,寻找幼儿园运动课程发展新途径。通过全体验、全时空、全成长的订单运动场、全乐运动场、俱乐部运动场、原色运动场、节日运动场、野趣运动场等方式在日、周、月、学期、年中来渗透实施。同时教师主要运用个案观察法,实例剖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⒌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的研究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对幼儿“全运动场”活动开展进程中幼儿发展的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跟踪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幼儿等,以“全”为核心,从多角度对运动活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阳光评价》,构建相关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全运动场”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建设。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要求,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抱球弹跳”游戏,提升小班幼儿的下肢力量、身体协调性以及平衡能力,同时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研究目标:

初步掌握双手抱球向前跳的动作要领,能双腿并拢,双手抱球,双脚连续跳跃,发展弹跳能力。

学会控制情绪,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五、理论/理念说明: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阶段,大肌肉动作逐渐发展。抱球弹跳活动涉及到幼儿腿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下肢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为今后更复杂的动作技能学习奠定基础。将体育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在“抱球弹跳”游戏中,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参与锻炼,减少对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六、研究方法:

⒈观察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参与度、情绪状态等,记录幼儿在抱球弹跳过程中的动作协调性、平衡能力发展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整活动难度。

⒉行动研究法:根据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和活动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活动设计,如改变球的大小、重量,调整游戏规则和场地设置等,通过多次行动研究,优化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热身活动,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和跳跃热身,如手臂挥动、膝盖抬高走等。

环节二,导入情境,幼儿练习双脚跳,掌握双脚并拢跳的技能。

环节三,练习抱球弹跳,并开展游戏“送食物”。

环节四,随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重点放松腿部肌肉和手臂等部位。

八、研究反思: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抱球弹跳的基本动作要领,双脚蹬地有力,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仍有少数幼儿在起跳时存在困难,动作不够熟练,这可能与幼儿个体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差异有关,后续需要针对这部分幼儿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和练习机会。从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表现来看,游戏化的活动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并且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附教案:

班体育: 抱球弹跳

活动目标:

⒈初步掌握双手抱球向前跳的动作要领,能双腿并拢,双手抱球,双脚连续跳跃,发展弹跳能力。

⒉学会控制情绪,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已有双脚向前连续跳的技能。

⒉物质准备:呼啦圈若干、人手1个球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小袋鼠,准备和袋鼠妈妈去做游戏,看看哪些小袋鼠一会表现得最棒,我们一起先做个热身活动吧。

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和跳跃热身,如手臂挥动、膝盖抬高走等。

练习双脚跳。

导入游戏情境

师:小袋鼠们都做完热身,浑身充满了力气。有一片森林被狂风暴雨袭击了,小动物们都没有东西吃了,要小袋鼠给小动物们送食物,可是进入森林的路上要经过许多小水坑,有点困难,但是妈妈觉得这并难不倒我们小袋鼠,你们说是吗?我们谁还记得小袋鼠有什么本领?(跳)

师:对,小袋鼠有跳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跳一跳,看看哪只小袋鼠跳得最棒。(幼儿跳,教师观察)

幼儿练习双脚跳,掌握双脚并拢跳的技能。

师:刚才这只小袋鼠跳得非常棒,我们请他(她)大胆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他是怎么跳的。(幼儿示范,教师讲解)我们要把两只小脚并并拢,膝盖弯一弯,向上跳一跳,轻轻地落地。

师:小袋鼠们一起原地跳一跳。

练习抱球弹跳。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现在我们来练习如何把食物运过去,可是食物特别的大,所以我们要把食物抱在我们的胸前,然后双脚并拢,依次跳过小水坑,记住在跳的时候注意要双脚并拢向前,眼睛向前看,手上的食物要抱好,可不能丢地上了。

幼儿练习抱球弹跳,教师引导。

分发小球,鼓励幼儿按照示范,尝试抱球进行小幅度弹跳,教师在旁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游戏:送食物。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已经肚子已经饿了好几天了,我们快给小动物们送食物吧。下面要听清楚游戏要求了,每只小袋鼠只能运一袋粮食,多了可跳不动呢。在送粮食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小水坑,要连续向前跳,碰到没有水坑的路面,可向前走。小袋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游戏方法:小袋鼠们排好队,每只小袋鼠抱一袋粮食,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

游戏规则:每只小袋鼠每次只拿一袋粮食,粮食不能掉落。

整理运动

教师鼓励幼儿完成游戏

师:小袋鼠们真棒,帮助森林的小动物们吃到了美味的食物,小动物们都说要谢谢你们。送完粮食了,我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一起来做做放松运动吧!

播放音乐,放松练习,整理器械。

 

班体育抱球弹跳》评课报告

  1. 观察背景

    本次观察聚焦于小班体育活动“抱球弹跳”,旨在深入了解该活动对于小班幼儿动作发展、兴趣激发以及教学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同时评估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的合理性,为后续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幼儿园小班的一位老师,,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园部空班老师。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⒈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对健康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现场阶段

    ⒉通过现场观课,教师将所看到的想法进行记录。

    ⒊分年级组进行观察讨论,将每位老师观看后的想法记录在研讨纸上,请观课的老师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及你认为在课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 活动的成功之处

    目标达成良好: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多数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抱球弹跳的基本动作,在双脚蹬地、身体协调以及保持球的稳定等方面有明显进步,说明活动目标中的动作技能培养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时,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这也契合了活动目标中对于幼儿兴趣培养的要求。

    游戏化教学有效:创设童趣的游戏情境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行练习,减少了幼儿对体育技能学习的枯燥感和抵触情绪。游戏的竞赛性和合作性元素也激发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体现了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体育教育中的优势。

    教师指导适时适度:教师在活动中能够敏锐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在技能讲解示范环节,教师的动作规范、语言简洁明了,为幼儿提供了清晰的动作范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对幼儿的抱球姿势、跳跃动作进行个别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幼儿给予耐心的帮助和引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体现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活动中的困惑

    由于小班幼儿个体差异较大,在动作发展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活动中仍然难以跟上整体节奏,对抱球弹跳动作的掌握较为困难。如何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更加精准地满足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是活动中面临的一个困惑。

    五、观察建议

    活动前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动作发展水平进行更细致的评估,如通过简单的跳跃测试、球的操控能力测试等,详细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情况,并做好记录。

    ⒉根据评估结果,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准备差异化的材料。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