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二:学习资料(6月)

作者: 时间:2025-06-09 点击数:

浅析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对策

幼儿园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以更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知识,认识世界。而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来分析,民家把游戏资源作为生活化、游戏化的要素,在实际引导过程中的融入至关重要。为此文中将展开分析,望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

所谓幼儿园区角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类型、主题的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合理融入民间游戏资源,教师必须要首先思考区角活动的教学目标,例如绘画相关的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孩子的视觉神经发展。而体育类的活动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机能发展,同时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竞争、合作的意识。教师要将民间游戏与园内日常教学活动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进而让孩子能够通过游戏去达成学习的目标。为了将游戏资源与活动目标对应起来,教师首先要广泛收集游戏素材,包括美术游戏、智力游戏、民间童谣等等,并且要将所收集的素材合理应用在各个区角活动当中,成为完整的活动体系。例如在益智猜谜区,可以利用七巧板、数字拼图、黑白棋等民间游戏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特别是七巧板的拼接,可以更具开放性,让孩子拼成不同的图案。在美术活动区,可以利用民间最基本的搓泥球游戏、剪纸游戏、沙画游戏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通过不同形式的创造体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1]。例如最简单的搓泥球,也许许多教师与家长都不屑一顾,但是在泥球成形、打磨的过程中,孩子会养成耐心、认真的特质,孩子在打磨泥球的过程中,会不断观察泥球是否圆润,是否有哪个边角依然需要修饰,最终打磨出一个光亮圆润的泥球,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成就感。此外孩子可以用水彩,给泥球画上不同的图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见一项简单的活动,便能够让孩子多方面能力得到强化。而在音乐与表演活动区,可以让孩子通过一些简单的歌谣让孩子学会掌握韵律,把握节拍。例如编花篮、击鼓传花等,都是既有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韵律与节拍的游戏。不同游戏对应不同区块的活动,更能体现实效性。

二、幼儿民间游戏在幼儿全天活动中的开展

以上所谈及的区块活动,是同一时间在不同区域开展的活动,而全天活动,则是孩子从造成到园后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用餐、午睡到园内活动完成后离园的整个过程,区块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应用是横向的,是同时进行的,而全天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应用则是竖向的,是贯穿全天教学过程的。从早间孩子到园后的每个环节开始,都应当有民间游戏的渗透。例如在引导孩子饭前洗手时,教师可以利用洗手歌让孩子有秩序地完成洗手过程,如同在做游戏。在幼儿园的全天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过渡过程中,会有许多零散时间,教师为了在这些碎片 时间内维持秩序,可以利用一些有利于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小游戏去填补时间。例如击鼓传花、跳房子、切西瓜等等,这些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当中,能够让孩子忘却时间,特别是在家长无法准时到园接回的情况下。教师更要通过游戏去让孩子有更多有趣的体验,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2]。除此之外,在每天园内活动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也要利用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去进行处理。例如部分教师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园上课时,代课的教师如果并不了解教师原本的活动规划,那么便要临时根据教师所负责的科目方向,利用一些相关的游戏

引导孩子。例如在音乐教师缺席时,代课教师如果无法及时联系,则可以安排一些美术相关的游戏,包括沙画游戏、剪纸游戏、泥人游戏等,这也与美术课程原本的教学目标相符合。而在音乐教师缺席时,代课教师则可以利用一些音乐相关的游戏去引导孩子。例如结合了动作与韵律的编花篮、找朋友等游戏,都能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存在。而体育教师缺席时,代课教师则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警察抓小偷等训练反应能力、强化身体机能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强化身心。可见在全天的活动过程中,民间游戏都是随时可以穿插的因素,只要符合活动目标,并且符合幼儿阶段孩子的身心水平,难度不过高,强度不过大,教师你都可以加以利用,达成实际教学目标。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要素,要保证孩子在一天的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通过游戏丰富童年,就必须要灵活应用民间游戏去引导,让孩子乐在其中,感受到在幼儿园与老师,与其他同学共同生活的欢乐氛围,身心都会更加健康 [3]

结语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童年时期的每一种游戏,都是丰富童年、带来快乐的必要因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同样不可忽视民间游戏的重要应用价值。为了明确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要点,文中展开了进一步探讨,望为实际的活动规划与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保证活动质量,给孩子留下快乐的童年回忆。

 

 

2025.06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