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渡幼儿园子课题一阶段计划(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作者: 时间:2025-09-12 点击数:

子课题

《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利用与课程内容的研究》

20252026学计划年第学期课题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园所总课题《“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为核心引领,深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聚焦“爸爸式+”资源与“全运动场”的深度融合。结合本学期“爱国主义运动”“秋日趣运动”“健康节”等主题,针对上学期遗留的“非传统场地开发不足、爸爸日常参与薄弱、教师户外课程能力待提升”等问题,通过资源场景拓展、课程内容创新、家园模式优化,推动“全运动场”课程从“活动形式”向“系统课程”升级,同时促进幼儿运动素养、爸爸参与深度、教师课程建构能力的协同发展,为园本运动课程的特色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二、前期现状研究

上学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子课题一通过“春日趣运动”“溜溜节”等活动,初步实现了“爸爸式+”资源与“全运动场”的融合:构建了包含8类场景的“全运动场”资源地图,爸爸参与率有明显提升,形成《春日野趣运动课程案例集》等成果。但结合总课题要求与实践反思,仍存在以下需突破的问题:

资源开发维度单一:非传统运动场地(如走廊、屋顶、社区边角地)的课程设计局限于“基础游戏”,未结合季节主题(如秋日自然探索)深化;低结构材料(轮胎、纸箱)的创新玩法缺乏“爸爸式+”特色,幼儿参与深度不足。

爸爸参与模式断层:爸爸参与集中于大型活动(如“溜溜节”),日常家庭运动中的持续性指导缺失;线上“运动直播间”参与率波动大(最高60%、最低25%),缺乏标准化指导工具。

教师课程能力短板:部分教师对“全运动场”课程理念的转化能力不足,尤其在户外复杂场地(如野趣草地、社区坡道)的安全风险评估、幼儿个性化运动指导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未形成适配“爸爸式+”课程的观察量表。

主题衔接不够紧密:未充分结合总课题要求的“爱国主义运动”“秋日趣运动”等月度主题,资源利用与课程内容的季节性、主题性关联度低。

本学期将以总课题的月度活动(9月体育活动研讨、10月爱国主义运动、11月秋日趣运动、12月健康节)为抓手,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全运动场”课程的系统性落地。

三、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深化“全运动场”资源开发,强化主题与场景融合

场景拓展:覆盖“室内+户外+社区”三维空间

材料创新:打造“爸爸式+低结构材料”资源包

创新“爸爸式+”课程内容

创新“爸爸式+”课程内容,推动参与从“活动”到“日常”

主题课程模块开发

9月(体育活动研讨):开设“爸爸运动指导课”,由有体育特长的爸爸(如轮滑教练、足球教练)设计“幼儿平衡能力训练”“小组接力赛”等课例,参与总课题“体育活动有效性研讨”。

10月(爱国主义运动):开发“小兵向前冲”爸爸专属模块——“爸爸教官训练营”(爸爸示范队列练习、障碍跨越,带领幼儿模拟“保卫阵地”游戏),形成《“小兵向前冲”爸爸参与方案》。

11月(秋日趣运动):设计“秋日亲子野趣挑战”(如爸爸与幼儿合作“运南瓜”“摘果子接力”),结合园内自然资源(橘子树、银杏林),强化“自然+运动”融合。

12月(健康节):推出“爸爸健康运动日”,由爸爸设计家庭健康游戏(如“亲子仰卧起坐”“家庭跳绳比赛”),并参与健康节活动策划。

日常参与模式优化

推行“爸爸运动打卡计划”:设计《家庭运动成长手册》,记录爸爸与幼儿的日常运动

升级“爸爸运动直播间”:固定每月最后一周周五晚开播,由爸爸分享“家庭运动小技巧”

优化家园互动机制,保障参与质量与持续性

建立“爸爸课程参与”反馈体系:设计《“爸爸式+”课程参与评价表》,从“课程设计贡献度”“幼儿互动质量”“家园沟通频率”三个维度,由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每月汇总分析。

完善家庭运动指导工具:编制《爸爸日常运动指导手册》,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中班)的运动目标(如平衡、投掷)、适宜游戏及安全注意事项,解决“爸爸不知如何指导”的问题。

提升教师课程建构能力,聚焦“理念转化+安全实操”

专题培训与研讨

“一课三研”实践:组织教师围绕“爸爸式+”课程设计课例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具体实施步骤

文献研究法

1.梳理国内外“爸爸参与幼儿运动课程”“全运动场资源开发”相关文献,结合总课题要求,优化“爸爸式+全运动场”资源开发指引》;2.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与观察指标。

行动研究法

1.9月:以“体育活动有效性研讨”为起点,试点“爸爸运动指导课”,收集教师、爸爸反馈,调整课例设计;2.10-12月:围绕“小兵向前冲”“秋日趣运动”“健康节”主题,按“设计方案—实施活动—反思优化”循环,每月召开课题会议复盘进展;3.1月:总结本学期行动成果,梳理问题并制定下学期改进计划。

案例分析法

1.筛选典型案例(如“秋日亲子野趣挑战”),从“资源利用、爸爸参与、幼儿发展”三维度剖析;2.形成《“爸爸式+全运动场”典型案例集》,提炼可推广经验。

团队协作法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组长统筹整体计划,副组长负责资源开发,成员分模块推进“课程设计”“家园沟通”“资料归档”;2.每月1次课题会议:一次聚焦“月度主题活动推进”,一次聚焦“过程性资料优化”;3.定期与总课题对接:按时提交子课题进展,参与总课题组织的观摩、研讨活动。

 

五、预期成果

形成《“爸爸式+全运动场”秋日趣运动案例集》《低结构材料创新玩法手册》等实践成果开发“家庭运动游戏包”覆盖跑、跳、投掷、平衡等基础动作发展爸爸参与率提升至80%,家长满意度达90%完成“一课三研”课例2-3节,形成《“爸爸式+全运动场”典型课例集》;教师发表或获奖“爸爸参与运动课程”相关论文1-2篇;优化并推广《“爸爸式+全运动场”课程观察量表》形成《“全运动场”课程观察量表》及专题研究报告1份。

曹杰

2025.9.12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