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22/23下):大班体育:运球忙

作者: 时间:2023-09-13 点击数:

1

大班体育: 运球忙

执教者:张静

一、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课程的建构与研究

级别:校级课题

     编号:

二、课题介绍:

⒈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开发现状及理性思考

⑴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园所“全运动场”的开发现状,了解教师、家长、社会对“全运动场”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全运动场”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满足度。

⑵通过文献研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明确实施价值。

⒉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的研究

全体验——指向活力运动,注重幼儿身体发育、机能发展、增强体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充分与材料、人互动。全时空——指向多元生长:指向多元生长,打破时间、空间限定,以幼儿为中心,链接场地、材料、时空、同伴和他人,激发幼儿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富有创造,实现身心全面的成长。全成长——指向阳光生活:良好的运动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同时在探索提高课程开发实效中,夯实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促进幼儿园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致力打造班级单元场、室内体验场、自然运动场、无动力挑战场、户外体育场、多功能嬉戏场、家庭游戏场、研学实践场以及俱乐部活动、节日运动活动、运动主题活动等,打造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⒊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立足目前资源现状,幼儿开展“全运动场”资源甄选和开发的研究,满足并不断丰硕“全运动场”开发的资源条件。通过对室内班级、廊道、楼梯场域,室外各运动场域,园外家庭场域、社区场域、社会场域等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从而盘点筛选,建构、优化资源列表、资源库等,打造“三公里运动圈”,盘活资源,融通资源,形成《“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研究建立资源筛选机制,成立开放式材料研究组、项目式运动工作坊,加强对运动材料、资源的筛选、梳理、运行、维护,保障运动活动的开展,规范和提高运动场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⒋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实施策略的研究

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幼儿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同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依托资源融通社、项目式工作坊、节日运动汇、家社拓展营、成长播报台等多样化研究小组,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内涵特征,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和方式,寻找幼儿园运动课程发展新途径。通过全体验、全时空、全成长的班级单元场、室内体验场、自然运动场、无动力挑战场、户外体育场、多功能嬉戏场、家庭游戏场、研学实践场以及俱乐部活动、节日运动活动、运动主题活动等方式在日、周、月、学期、年中来渗透实施。同时教师主要运用个案观察法,实例剖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⒌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的研究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对幼儿“全运动场”活动开展进程中幼儿发展的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跟踪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幼儿等,以“全”为核心,从多角度对运动活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评价方案》,构建相关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全运动场”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建设。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根据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们对球非常感兴趣,设计了运球忙的体育活动。活动中创设运球的情景,引导幼儿游戏中渐渐掌握夹球走的技能锻炼上肢和腿部的力量和持久性。

四、研究目标:

1、学习两人夹球侧身走的动作要领,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能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运球的方法。能遵守比赛规则,愿意挑战,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五、理论/理念说明:

《指南》中明确指出“能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班幼儿好模仿、喜欢探索,一定合作的意识,本活动尝试两人合作运球,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游戏积极性贯穿始终

   六、研究方法:

对国内外现有“爸爸式+”幼儿园运动等研究内容进行检索和文献分析,深入了解当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发展水平与现状,运用“学习”、“借鉴”、“扬弃”的办法来使这些成果为本课题所用。同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运动等相关的理念、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引领。

2.行动研究法:充分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运动兴趣和体能水平,从本园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开展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的条件、方式和途径。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第一环节:热身环节,舒展关节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创设“小螃蟹运沙球”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两人合作侧身夹球走的方法。

第三环节:将全体幼儿分成两队,进行运球比赛,巩固侧身夹球走的动作要领,体验竞争合作的乐趣。

环节:放松活动。创设“分享西瓜”的情境,伴随音乐放松身体各部位。

八、研究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的设置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中,以模仿螃蟹走路为基础,以螃蟹的角色探索运球的方式。幼儿合作,通过胸部、背部等合作运球,切双手不能碰到皮球。活动的流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像是教师语言要简练,注意归纳总结提升的价值。多给幼儿一些榜样示范和自由讨论的机会,多让孩子自主合作和尝试。游戏要有适当的规则,在游戏时要明确游戏规则。多注意观察幼儿,尤其是个别幼儿的行为和合作意识。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直都很高

 

附教案:

大班体育活动《运球忙》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夹球侧身走的动作要领,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能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运球的方法。能遵守比赛规则,愿意挑战,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5 号篮球若干;小螃蟹头饰每人一个,器械筐 4 个,矮跨栏 4 个。

 

2、欢快和舒缓的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引导语:小螃蟹们来到沙滩上,跟妈妈活动一下吧。

 

带领幼儿做侧走伸展、体转、快速侧走下蹲、侧走跳跃等动作,锻炼幼

 

儿身体各部位。

 

2)重点练习侧走动作,引导幼儿了解侧身走的方向方位,为侧身走做

 

准备。


 

引导语:小螃蟹是怎样走路的,侧走要注意什么?(脚尖冲前,身体左右移动)

 

2、创设“小螃蟹运沙球”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两人合作侧身夹球走的方法。

 

1)引导语:螃蟹奶奶要用沙球盖一所房子,可是年龄大了搬不动,你们愿意帮助奶奶吗?可是锋利的小蟹钳有可能会弄坏沙球,所以需要两人一组合作运沙球,手还不能碰到沙球,想想可以怎样运?

 

2)请幼儿互相讨论,鼓励探索尝试两人合作运球的各种方法。

 

要求:手不能碰球,要侧身夹球走。(如胸夹球、背夹球、头夹球、胳膊夹球等)

 

3)幼儿探索夹球侧身走的各种方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探索出的夹球侧身走的方法。

 

胸夹球:引导幼儿注意要手不碰球,侧身走的动作要求。

 

背夹球:引导幼儿掌握球不容易掉的方法,如身体紧靠,胳膊挽着胳膊步伐一致,可以借助口令,协调步子向同一方向侧走。

 

其他夹球方式:鼓励幼儿尝试如头夹球,下巴夹球,胳膊夹球等有难度、挑战性的动作。

 

5)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胸夹球、背夹球及其他运球方法。

 

教师表扬能力强的幼儿,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并适当指导。

 

3、将全体幼儿分成两队,进行运球比赛,巩固侧身夹球走的动作要领,体验竞争合作的乐趣。

 

1)引导语:天快黑了,我们抓紧时间帮螃蟹奶奶运沙球吧,比比哪组


 

运的快。

 

2)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幼儿两人一对,分两组站成两队,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两队第一对幼儿面对面站立,夹球侧行按规定路线将球运到终点筐子里,迅速跑回拍下一对幼儿的肩膀再开始运球。哪组最先完成运球,哪组获胜。游戏过程中要侧身走,手不能扶球。如果球掉在地上,必须捡回球在球掉落的位置重新开始。

 

3)第一遍游戏(胸夹球侧行):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小结:手不能碰球侧身走;要等上一对的小螃蟹回来,下一对的才可以出发。

 

第二遍游戏(拉手背夹球侧行):重点提示巩固动作要求。

 

小结:两人要将球夹紧侧身走,步伐速度一致。

 

第三遍游戏(增加两个跨栏,其他有挑战性的运球方法):提高游戏难度。

 

引导语:沙滩上多了两个小沙坡,这次还能顺利通过吗?请两人商量一个有挑战性的方法运球。

 

小结:通过小螃蟹们的团结协作,不怕困难顺利完成了挑战!

 

4、创设“分享西瓜”的情境,伴随音乐放松身体各部位。

 

引导语:螃蟹奶奶感谢我们小螃蟹的帮忙,送给我们一个大西瓜,我们一起切开品尝分享吧。

 

抱来西瓜(手抱圆左右摇摆),切西瓜(上下摆动手臂),吃西瓜(坐在地上摆动腿),吃饱了很开心(拍拍肚子,拍拍身体各部位)。

 

 

运球忙》评课报告

  1. 观察背景

    《指南》中明确指出“能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班幼儿好模仿、喜欢探索,一定合作的意识,利用螃蟹妈妈和螃蟹宝宝的情境,引导幼儿模仿螃蟹侧身走,幼儿投入活动的情况良好,也能够在活动中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2. 观察设计

    第一环节:热身环节,舒展关节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第二环节:创设“小螃蟹运沙球”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两人合作侧身夹球走的方法。

    第三环节:将全体幼儿分成两队,进行运球比赛,巩固侧身夹球走的动作要领,体验竞争合作的乐趣。

    环节:放松活动。创设“分享西瓜”的情境,伴随音乐放松身体各部位。

  3. 活动的成功之处

    本活动是在情境中开展的,符合班幼儿的特点,孩子扮演螃蟹宝宝,知道螃蟹是怎么走路的,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不用手扶球,用身体其他部位运球,通过孩子的探索找到用肚子和背对背的方法。

  4. 活动中的困惑

    如何体现课题课与普通的体育课的不同,如何将“爸爸式+”的课程理念落实在活动前后,如何体现体育游戏的精神。

    整个活动中,孩子很难不用手去控制球。

    五、观察建议

    通过情景的设置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中,以模仿螃蟹走路为基础,以螃蟹的角色探索运球的方式。幼儿合作,通过胸部、背部等合作运球,切双手不能碰到皮球。在实际中发现,幼儿的动作规范还是欠缺,部分幼儿会为了完成任务不自觉的用手扣住球。老师可以思考:为什么部分孩子都这样?是否可以明确要求或者改变方法?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