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中班体育:烤香肠
执教者:张梦霞
一、研究课题名称: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
级别:太仓市规划课题
编号:L2023032
二、课题介绍:
通过本课题研究,重新认识幼儿园体育运动,突破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玩法,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儿童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调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教育合力。以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的建构与研究,探索科学而有效的组织方式、管理策略、评价模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和创新幼儿园园本运动课程。幼儿在一件材料、一块场地、一个时间、一个互动中让学习发生,在计划、挑战、分享、合作、学习中让生命成长。
⒈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方面的理性认识。
⒉明确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
⒊建设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
⒋提炼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实施策略。
⒌构建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⒈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开发现状及理性思考
⑴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园所“全运动场”的开发现状,了解教师、家长、社会对“全运动场”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全运动场”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满足度。
⑵通过文献研究,厘清“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等相关的理念认识、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明确实施价值。
⒉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的研究
全体验——指向活力运动,注重幼儿身体发育、机能发展、增强体质,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充分与材料、人互动。全时空——指向多元生长:打破时间、空间限定,以幼儿为中心,链接场地、材料、时空、同伴和他人,激发幼儿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富有创造,实现身心全面的成长。全成长——指向阳光生活:良好的运动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同时在探索提高课程开发实效中,夯实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促进幼儿园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致力通过订单运动场(针对个体发展)、全乐运动场(针对全面开放)、俱乐部活动(针对运动提优)、原色运动场(指向运动传承感受)、节日运动场(指向节日文化融合)、野趣运动场(指向冒险探索挑战)等方式,打造适宜幼儿身心发展、兴趣需要、个性成长的基于“爸爸式+”的幼儿园“全运动场”,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运动内容,实现运动水平和能力的进阶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⒊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立足目前资源现状,幼儿开展“全运动场”资源甄选和开发的研究,满足并不断丰硕“全运动场”开发的资源条件。通过对室内班级、廊道、楼梯场域,室外各运动场域,园外家庭场域、社区场域、社会场域等资源进行价值分析,从而盘点筛选,建构、优化资源列表、资源库等,打造“三公里运动圈”,盘活资源,融通资源,形成《“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资源库》。研究建立资源筛选机制,成立资源融通社、项目工作坊,加强对运动材料、资源的筛选、梳理、运行、维护,保障运动活动的开展,规范和提高运动场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
⒋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实施策略的研究
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以幼儿兴趣、动作发展、素质提升、问题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构建“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充分发挥政社协同作用,重新架起并寻求家、园、社、政全联动的新经验、新方法,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形成教育合力。依托资源融通社、项目式工作坊、节日运动汇、家社拓展营、成长播报台等多样化研究小组,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运动课程建设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内涵特征,拓展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和方式,寻找幼儿园运动课程发展新途径。通过全体验、全时空、全成长的订单运动场、全乐运动场、俱乐部运动场、原色运动场、节日运动场、野趣运动场等方式在日、周、月、学期、年中来渗透实施。同时教师主要运用个案观察法,实例剖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⒌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的园本评价体系的研究
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对幼儿“全运动场”活动开展进程中幼儿发展的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跟踪评价等,评价的主体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幼儿等,以“全”为核心,从多角度对运动活动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形成《基于“爸爸式+”幼儿园“全运动场”阳光评价》,构建相关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全运动场”的优势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园本课程建设。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吃的烤肠入手,通过视频了解烤肠制作过程中用到的身体动作,大胆地想象,模仿烤肠烤熟后然后再配送,将软垫当做烤盘,把自己变成烤肠,想象自己在烤盘上,学习测滚翻。
四、研究目标:
⒈了解并掌握侧滚翻的基本要求,通过情境游戏练习侧滚翻,提高柔韧性和腰腹肌力量。
⒉体验协作的乐趣,培养竞争意识。
五、理论/理念说明:
学科教学知识(PCK)指出,滚动练习属于身体控制与平衡,有助于发展前庭功能,提高柔韧性和腰腹肌力量。滚动分为被动身体滚动和主动身体滚动,幼儿滚动练习应该以自己身体滚动后保持平衡为主,也就是主动身体滚动为主。滚动分为左右滚动、侧滚翻、前滚翻等,适合学前儿童的是左右滚动和侧滚翻。3-6岁儿童的滚动和侧滚翻属于功能性水平,适合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可以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开展。
六、研究方法:
⒈观察法:在体育活动现场,观察中班幼儿参与“烤香肠”活动的自然状态。记录幼儿的动作表现,比如他们在模仿“烤香肠”翻滚动作时是否协调、灵活,观察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程度,是能很好地遵守还是需要不断提醒。教师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可以近距离了解幼儿的情绪体验,例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一直保持兴奋状态,还是会出现焦虑、害怕(如担心被“烤糊”而不敢翻滚)等情绪。
⒉行动研究法:教师在实际开展“烤香肠”体育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然后观察改进后的效果。例如,如果发现幼儿对单一的翻滚动作感到乏味,教师可以尝试加入新的元素,像双人烤肠,让幼儿两两在烤盘上翻滚,然后研究这些改变对幼儿参与度和技能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重点邀请“阳光爸爸”参加幼儿园助教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活动经验。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热身运动,玩榨汁机游戏进行热身,重点活动颈部和肩部,并体验站姿旋转,听着音乐舒展身体各关节,在感受好玩的同时活动全身,唤醒身体各机能。
环节二,单人单垫烤香肠、双人连接烤香肠的游戏,初步尝试左右侧滚翻。
环节三,汪汪队追香肠的游戏,一队为汪汪队,一队为烤香肠队,两队进行比赛,在游戏竞争中提升测滚翻的能力。
环节四,放松活动,利用软垫再次进行烤烤肠,帮助幼儿放松手臂和腿部,活动结束,使身体放松下来。
八、研究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烤肠这个情境非常感兴趣,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但是幼儿在侧滚翻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身体滚动不起来或滚动速度慢,二是身体姿势滚歪。原因往往在于缺乏腰腹肌力量或者上下肢滚动速度不一致。通过本次活动,期望幼儿能了解并掌握侧滚翻的基本要领,提高侧滚翻的质量,并能有一定的速度。同时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腰腹肌力量。
附教案:
中班体育《烤香肠》
活动目标:
⒈了解并掌握侧滚翻的基本要求,通过情境游戏练习侧滚翻,提高柔韧性和腰腹肌力量。
⒉体验协作的乐趣,培养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垫子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⒈热身活动,唤醒身体机能
师幼玩榨汁机游戏进行热身,重点活动颈部和肩部,并体验站姿旋转。
⒉在情境游戏中练习侧滚翻
⑴变变香肠
教师出示香肠玩具,“你们猜这是什么”我们一起变身小香肠跟着他一起来玩游戏吧!
⑵烤香肠
①初次尝试
师:“我肚子饿了,想吃香肠,吃哪根呢?”
师:“可是,你们都是生的,怎么办”
出示垫子,请幼儿想想怎么办?(到上面去烤一烤)
烤箱上该怎么烤呢?
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初步示范横躺滚动作,幼儿进行自由尝试。
②示范
师:“这么多香肠啊,该吃哪根呢?”挑选个别游戏中滚得好的幼儿互动。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要吃这根吗?
幼儿示范,教师小结:滚的时候不要太快,每一个地方都要滚到。
“再来一次,这次我想吃更多熟了的香肠。”
③再次游戏
师:有好多顾客想要吃香肠,现在想请香肠宝宝们把两个烤盘拼在一起,在短时间内烤出更多香肠,另外顾客还请烤肠们蘸上番茄酱、沙拉酱。
教师示范,幼儿分组游戏。
④双胞胎烤肠
师:顾客想要吃双胞胎烤肠,怎么才能烤出双胞胎烤肠呢?
出示大烤箱(将垫子合在一起),幼儿自由探索怎样烤出双胞胎烤肠,教师给予指导。
重点讲解:幼儿两两组合,头靠头平躺,拉住彼此双手同时侧滚翻,依次进行。提示:两人保持相同速度。
⑤汪汪追香肠
将幼儿分成两队,一队为汪汪队(手脚着地爬),一队为香肠队(侧滚翻),分别从本队的垫子上通过(香肠队的垫子2块,汪汪队的垫子4块。)
规则:如果汪汪队在到达终点前能抓住热香肠则获胜得分,反之香肠队得分。一轮比赛后双方交换。
⒊放松运动
《烤香肠》评课报告
观察背景
本次观察聚焦中班体育活动“烤香肠”,旨在结合“爸爸式+”教育理念,探索其在幼儿园运动课程中的实践成效。“爸爸式+”教育强调勇敢、冒险、力量及规则意识,与传统温柔呵护式教育互补。幼儿园运动课程目标致力于幼儿体能增强、动作发展、协作及规则遵守,“烤香肠”活动融入翻滚、团队协作,是检验课程实施的良好样本。
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一位老师,执教内容是中班体育活动《烤香肠》,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园部空班老师。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⒈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对健康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现场阶段
⒉通过现场观课,教师将所看到的想法进行记录。
⒊分年级组进行观察讨论,将每位老师观看后的想法记录在研讨纸上,请观课的老师发表自己的想法以及你认为在课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的成功之处
⒈体能与动作发展:翻滚动作锻炼幼儿核心、四肢力量及协调性,多数幼儿能熟练翻滚,部分起初吃力的孩子在活动后期也渐入佳境,如个别幼儿从不敢翻滚到主动多次尝试,动作流畅度提升。
⒉“爸爸式+”特质激发:设置“汪汪队追香肠”,幼儿勇敢尝试,不惧失败,一次次挑战快速翻滚,失败不气馁,展现坚韧;游戏分组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各小组为胜利奋力拼搏。
⒊团队协作萌芽:双人合作模拟烤香肠流程,幼儿学会交流,如幼儿会说“我们一起翻,等我一下,我们的速度要一样”,增进默契。
活动中的困惑
⒈规则精细度:部分幼儿趁乱违规“插队”翻滚、用力过猛干扰他人,说明原规则欠细致,未充分预估幼儿兴奋时的冲动。
⒉个体差异应对:体能弱或胆小幼儿参与度低,静静全程缩在角落,教师虽引导但难让其全心投入,活动难度分层不足。
⒊安全偶发状况:场地有限致幼儿翻滚碰撞,虽无大碍但存隐患,器材(软垫)比较小。
五、观察建议
⒈规则重塑:开场以故事细化规则,如讲“香肠工厂有序流程”,违规暂停游戏 1 分钟警示;设“小裁判”监督,强化规则意识。
⒉分层教学:依体能分基础、进阶、挑战组,基础组在窄垫慢滚练平衡,进阶组标准翻滚比速度,挑战组加道具(障碍圈)翻滚。
⒊安全升级:扩大场地,可以选择柔软的足球场,标记翻滚区域;选择大点的软垫,幼儿翻滚更放得开。